论法官健康心理在案件审判中的重要性

2016-10-10 11:07

 

第十届湖北法官论坛征文

 

 

论法官健康心理在案件审判中的重要性

 

 

钟祥市人民法院     蒋茜茜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说明:所呈交的论文是个人进行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撰写或发表的研究成果,特此声明。

 

作者签名:蒋茜茜        日期:2016年7月9日


 

论文提要

 

法官肩负着公正司法、维护法律尊严的神圣使命,解决的是社会矛盾的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法官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同时案多人少、社会期望高等问题使得法官倍感压力,各种重压下产生了一种潜层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由于:工作量大易引发焦虑心理;个人心理调试不当易产生厌战心理;岗位特殊性易导致失衡心理;社会风气引起的舆论压力。然而法官职业的公正性要求法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审判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实践者,同时又是人民合法权益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健康、公平、阳关、积极的心理是群众对人民法官的要求。尤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官的健康心理对审判工作有着重大意义,适当心理调试是加强法官职业规范的必修课,保持心理健康是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的能力体现,法官心理健康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审判工作对法官的要求,同时也能让民众对法律充满信心,敬畏法律,保证司法公正。这就要求我们从各个方面关注法官,关注法官心理健康。在法院管理工作中,关注法官心理健康问题,注重个性化、人性化和科学化,体现以人为本,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解决法官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来自法院、亲属、社会及法官本身等多方面相互协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法官作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只有内心和谐健康才能惠及他人,服务社会。调试法官心理压力,关注法官心理健康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让我们努力消减基层法官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和心理负累,关注法官的心理健康,维护和管理法官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轻装上阵,大胆而公正、轻松而权利的去维护法律的尊严。本论文全文共计5588字。

 

论法官健康心理在案件审判中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群众也越来越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案件涌入法院,法官肩负着公正司法、维护法律尊严的神圣使命,解决的是社会矛盾的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法官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同时案多人少、社会期望高等问题使得法官倍感压力,但绝大多数法官能够正确面对现实,他们不怕辛苦,不计得失,把工作当作自己追求的事业,能够理智看待社会分配不公和行业差距,正确对待名利得失,把事业摆在第一,利益放在第二,自始至终对现实矛盾和问题持宽容、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应该说,当前法官的主流心态还是积极的,多数法官一直坚信“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支撑法官群体默默为依法治国、为审判事业而辛勤工作。尽管如此,由于法官们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不少法官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负面心理。可以说,焦虑、易怒、消沉等不良情绪状况,已融入到部分法官的性格中。使得一些法官成了心理上的弱势群体。

一、法官心理压力的来源

各种重压下,使法官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不能正确对待事业、不能正确对待环境,形成一种亚健康状态,与法官开庭审理案件时的庄严神圣不同,脱掉法袍法官也与常人一样,他们也会无助也会恐惧也会倍感压力,产生了一种潜层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引起法官心里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量大易引发焦虑心理。

目前在绝大部分基层法院,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抓清理未结案,关注有效缩短审理期限。而当事人也往往因急于看到胜诉结果,而不断催促、纠缠法官早日结案,多数法官为此寝食不安、身心疲惫。有的干警经常因为手中的某个案件而久久不能入睡。疲劳或压抑心理症状使得不少法官感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频率过快,工作要求过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担心出现差错而时时如履薄冰,法官们常常处于一种“案未结、心难安、情难稳”的压抑状态,时间一长有疲劳感和厌倦感。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全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

法官作为社会各种纷争的最终裁决者,经常处在各种矛盾漩涡之中,职业风险越来越大。基层法院法官处于审判工作第一线,直接与当事人和人民群众打交道,要面对更多、更具体的矛盾和问题,也要面对更大、更现实的风险和压力。当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冲突时,法官只能依从规则,往往因此造成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矛盾对立;一些法官在证据规则认定事实、判断案件中经常遇到阻力,难免感叹“所学、所想的与现实差距太大”

(二)个人心理调试不当易产生厌战心理。

各种压力是所有法官都会遇到的问题,但很多法官会自我调解,通过运动、唱歌、旅游、健身等方式进行解压。但个别法官遇到压力不会自我调解,工作中遇到难事,特别是年轻法官,遇到疑难案件不善于与其他经验丰富的法官学习,认准了“不过问他人的案件”,自己死抠死啃,往往钻到死胡同里,案件扎到手里,一时半会结不了案,成了积案,时间久了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在审判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缠诉,不能很好的调解自己的情绪,往往把工作中的不满情绪带回家中,将压力由自己一个个体扩大到整个家庭进而影响自己的幸福指数。

(三)岗位特殊性易导致失衡心理

在我国,法官的准入门槛相当高。要想成为一名法官,首先要通过司法考试,其次要通过公务员考试,通过法院系统的初任审判员资格培训考核,才能获准独立办案。目前在基层法院,量化考核已成为评价法官业绩的主要标准,一些法官在法院工作多年后,往往因为年龄、学历、能力等问题,在考核中往往无法与其他法官比敌,其行政职务的晋升多在激烈竞争前止步。此外,因基层法院行政职务的职数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党政机关,法官职务晋升的空间有限,与其他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比起来,明显存在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也使一些法官产生一定的失落感。

(四)社会风气引起的舆论压力

中国历来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关系网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托说情之风”的不当影响仍是当前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洁所要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法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审判行为可能受到来自同事、亲朋、好友甚至上级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等各种关系的干扰,并时常迫于人情压力,艰难地游走于法与情之间。许多法官们表示,在办案中怕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案件以外的各种干扰。另外,揭露审判中的腐败现象,反对司法权的滥用,是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使命。但是“媒体审判”现象与审判独立之间存在着冲突,在案件没有做出判决之前的事先报道,媒体会因其与法官的不同职业特点和价值取向而产生一些不当的猜测和价值导向,并在报道中或多或少地加以掺杂,出现“媒体审判”现象,冲击审判独立,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而新闻媒体的一些不当的报道更将引导社会民众对法院公正审判的无端猜疑,导致社会舆论对法院工作的负面影响

二、法官健康心理在案件审判中的重要性

法官职业的公正性要求法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司法审判机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实践者,同时又是人民合法权益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健康、公平、阳关、积极的心理是群众对人民法官的要求。尤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官的健康心理对审判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一)适当心理调试是加强法官职业规范的必修课

良好的心理调试将有助于法官养成秉公办案的职业理念,弘扬正义的社会良知,谦虚谨慎的品格修养。不良的心理有可能滋生司法腐败,产生司法不公,降低司法效率,影响司法形象,甚至会影响到法官的个人前途和身心健康。端正从业心态是一个人成长发展和实现价值追求的内在动力,也是人民法官自觉抵制腐败、清正廉洁司法、排除当事人合理怀疑的思想基础。从事法官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法官在巨大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坚定从事法官职业的信念,培养对工作的耐心和投入精神,对提高法官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法官要从困难中看到长远的希望,既要看到法官职业的辛苦,同时自身要时刻认清自己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还要看到别的行业的苦衷。既要重视个人的物质追求,更要注重精神追求和从事法官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学会用科学的辨证观点看待心理压力,对心理压力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态度。要认识到人有压力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善于变压力为动力。

(二)保持阳光心态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

法院司法活动最终形成的裁判结果,虽然不敢断言能实现完全的公正,但绝大多数是客观公正的,极个别的错误裁判完全能够通过法律既定的补救途径予求法外权益,然而有的当事人独占资源优势,金钱权力关系,无不用其极,这对法官无疑是可怕的诱惑和巨大的陷阱因此保持阳关心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人民法院作为社会矛盾的最终裁决机关,其全部司法活动是由法官和司法行为来完成,因此,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动是从审理每一起案件开始的,司法公正也是从追求个案的公正来实现的,案件的审理法官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主体,在司法活动中的形象便成为社会公众的评判依据,成为影响司法公正实现的重要因素。法官形象外在表现的作用,决定了它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法官积极健康的心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

(三)保持心理健康是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的能力体现

我国法官对社会主义法律不仅要有高度的认同与尊重,而且要认真实施与维护。有时,我们行走在实现公平、公正这一信仰的大道上会感到疲惫和迷惘,但作为信仰的坚持者,我们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精神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唯有干净做事、廉洁做人,法官才能在法庭上挺起腰杆子,才能真正担当起守护法律的神圣使命。慎独、慎微、慎思、慎言是法官应当秉持的处世原则与职业操守。经得起寂寞,不为名、不为利、不为世事喧嚣所动是操守担当必须练就的硬功,是抵御腐蚀的第一道关口;谨慎处世,清醒处世,处处设防,尤其提防生活之中出乎意料的人情喜乐,是操守担当的日常课业,不经意中的诱惑需要精明的识别、精心的提防;琢磨案件、琢磨生活中的人与事并使之成为习惯,是案件得以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得以妥善处理的保障,是操守担当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既保持一己之见又不妄加评论是维护司法权威、避免负面影响的重要职业操守,是制度性约束也是法官职业内存品质的要求。

三、解决法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在法院管理工作中,关注法官心理健康问题,注重个性化、人性化和科学化,体现以人为本,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解决法官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来自法院、亲属、社会及法官本身等多方面相互协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

(一)自身方面

安东尼·罗宾曾经说:过“心态是跟自己有关事物所做的反应,是发生在我们体内几百万条神经作用的结果。在追求人生目标上,会有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差别就在于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心态上。”这就涉及到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之区分。就法官而言,积极的法官心态使法官个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法官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理性看待当前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相信困难和问题都只是暂时的,司法环境将会越来越美好。再次,帮助法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心态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只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每天保持饱满的心情。要学会调整心态,要敢于正视压力,工作中的困难不可避免,但不能一味的将困难扩大,要想办法予以解决,学习自我调整,要明白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心理调解师,要善于疏导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

(二)社会方面

建立符合法官职业特别的社会福利保障和政治保障机制,让法官有心理上的被认同感,减轻法官心理失衡问题。社会各界要对法官予以理解和尊重,法官坐在法台上是“法官”,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不要要求法官做一个神,法官也有喜怒哀乐,也可有娱乐生活,也可适当的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与朋友饮酒作乐,社会应以法官业余生活广泛的空间。作为法官的家属要充分理解法官的压力,予以关心、理解和爱。作为法官的亲人和朋友,不能帮助法官解决工作中的难题,那就避免再给他们增加负担,不要再因自己或朋友的案件,请法官网开一面。再就是努力改善司法环境,营造法官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请社会各界尤其是党委、政府、人大及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法官的人文关怀,在给予法院压力的同时,要支持法院工作,更要给法官依法履行审判职能创造一个宽松的司法环境。逐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辅之具有强制威慑力的惩罚措施。在人民信仰法律、社会尊重法律、法官捍卫法律的情况下,法官才能真正摆脱各种不合理的困扰,以健康、愉悦、积极的心理投入审判事业中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法院方面

法院作为法官的大家庭,对法官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法院要及时全面的了解法官的心理动态,采取有效的方法,缓解法官压力,解决法官心理健康问题。

1.建立心理服务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通过这样的形式,由专家门诊来缓解法官内心的心理压力,有些不愿意面对咨询的,可以采用匿名的方式。这是最便捷的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各法院开设心理讲座,净化心理,开阔视野,营造亲情感,疏导和排解法官因繁重的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和压郁烦恼。

2、营造健康和谐的法院氛围。法院要让法官感到亲切感和归属感,积极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让法官有展示才华、能力的舞台和增强自信的机会,使法官之间有相互协作、互相倾诉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法官时时绷紧的弦得到适当放松的机会,引导法官强健身心、享受生活。尊重法官的个人爱好,要求调换岗位的应尽可能调整,保证年度休假,适当安排疗养,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外出考查等等,以达到缓解各种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岗。

3、培养法官良好的职业心态。法官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因为它裁决是非,是社会权力中最重要的一项权力,也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法官,只有自己懂得并学会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对自己所从事的审判职业有尊荣感,遇事慎权、慎独、慎微、慎欲,才能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被别人尊崇、敬畏。作为法官,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并具备宽阔的胸怀和文明的司法礼仪,才能行使好人民赋予的审批权,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积极为队伍建设搭台铺路,真正做到“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努力创造“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条件,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规定。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选人用人机制,干部晋级晋职要定期进行,规范化操作,让年青干警看到希望,愿意为美好明天而努力,让在岗同志感觉到压力,愿意为工作多做努力,多做奉献,要改变论资排辈的老做法,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人事工作中来,通过庭长、副庭长的选任,真正让优秀的同志脱颖而出,给他们以展示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功者奖,违者罚,劣者出”的局面,最大程序调动法官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活力。

法官作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只有内心和谐健康才能惠及他人,服务社会。调试法官心理压力,关注法官心理健康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让我们努力消减基层法官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和心理负累,关注法官的心理健康,维护和管理法官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轻装上阵,大胆而公正、轻松而权利的去维护法律的尊严,进而实现整个司法公信力稳步扎实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龚小玲;张庆林  中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2]高伟;李小鹏  关于法官心理状况的调研及思考[J];中国审判;2011年12期

[3]全亮  法官惩戒机制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4]肖建国    司法公正的理念与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7

[5]丹宁勋爵(刘墉安,张弘译)  法律的界碑[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6]张文显  司法理念与司法改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7]贺淑曼   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