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人民法院石牌法庭坐落于号称“豆腐之乡”的钟祥市石牌镇,辖区面积约740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8万余人。近年来,石牌庭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结合辖区案件特点,推行“三三制”工作模式,在主责主业、司法为民、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三联”延触角,拓展司法职能
一是联接建机制。石牌法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对案情简单、标的不大的案件,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法官协同村级、镇级基层调解组织把矛盾化解在诉前,从源头上减少了案件增量。同时,加强与辖区内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的衔接,积极推进诉调对接,不断扩大矛盾调处工作的“朋友圈”。二是联动护民企。该庭积极与辖区内企业联动。对辖区内的彭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钟祥市中基港口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和普法活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司法需求,送上法律“服务包”,扛起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庭责任,今年共送法进企业8次。针对涉企案件,开通案件办理绿色通道,武汉绿基地科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北农知鲜农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从立案、审理到执行完毕用时不到50天,实现了矛盾化解加速度,司法成本再降低。三是联合助强军。该庭始终坚持法律拥军,与辖区内驻地军队保持联系,搭建起军队与法院的共建桥梁。冷水镇驻地某部队因房屋出租事宜,与当地村民多次沟通未果,法官了解情况后,主动提供法律意见,破除双方思想壁垒,促使纠纷妥善解决。在一次送法进军营的活动中,法官就一起交通事故为官兵释疑解惑,引导官兵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同时,法庭就做好司法拥军、涉军维权、法治宣传等工作多次与部队深入讨论,用法律的“红绳”牵起“军”“法”深情。
二、“三化”解民忧,回应群众需求
一是优化服务便民。在法庭设立群众休息区,配备物品暂存箱,提供口罩、饮用水等,为群众提供便利。石牌镇、冷水镇在外地经商务工人数较多,当事人参加诉讼会受到时空、疫情等影响,法庭可通过易审APP、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等新平台审理案件。因上海疫情影响,石牌法庭通过网上开庭审理案件8起。二是简化诉讼利民。该庭依托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网上缴费、法讯通电子送达等智能平台,让诉讼流程简单化,当事人利用一部手机即可完成网上立案、在线诉讼等事项,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深化帮扶暖民。 疫情期间,该庭法官主动深入抗疫一线,在村口值守点驻扎一个多月,与当地防疫干部同吃同住、并肩作战;并积极联系生活物资,帮助村民解决难题。对于家庭贫困、难以负担诉讼费用的当事人,帮助引导其申请法律援助。
三、“三主”显担当,参与基层治理
一是主动调解全过程。石牌法庭立足司法职能,倡导家庭和睦,重塑邻里之好,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坚持“调解优先”原则,重点关注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等案件,将调解贯穿于诉前、诉中、庭审后等各个阶段,通过交谈沟通、邀请亲友劝导、法官上门调解等多种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力求案结事了人和。二是主动参与解纠纷。石牌法庭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协助地方政府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提前介入化解矛盾。因修建沿江高铁,冷水镇政府需要征收农民宅基地,该法庭主动对接政府,参与征收矛盾处理工作,妥善处理纠纷3起,助力征收工作顺利进行。三是主动挂牌巡回点。该庭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上积极探索,在冷水镇、文集镇挂牌设立巡回审判点,打造基层治理“新阵地”。重点关注涉民生案件,确保诉讼服务在一线,调解审判到一线,推进乡村诉源治理,助力法治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