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联动破积案!钟祥法院携手多部门为95名受害人挽回844万损失

2025-10-23 17:24
来源: 钟祥市人民法院
    浏览: 265

近日,钟祥市人民法院依托“深化执行联动”机制,主动打破部门协作壁垒、凝聚多方力量,成功执结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执行积案。该案不仅为95名受害人挽回8448536.50元经济损失,更精准解决了房屋腾空、水电开通等影响受害人实际权益的难题,让司法公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十年积案陷困局:刑事判决生效后,执行遭遇“双重壁垒”

这起案件的根源,要从2014年说起。当年,钟祥市某实业有限公司因开发新型社区项目资金短缺,联合钟祥市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非法吸收资金1222余万元。后续因无法兑付本息,引发群体性信访事件,公安机关迅速立案侦查。

2018年,钟祥法院作出(2018)鄂0881刑初214号刑事判决书,认定两家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项某、陈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相应刑罚,并责令其向未获偿还的95名受害人退赔8448536.50元。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后,2019年4月9日,钟祥法院依法立案执行。

然而,执行工作刚启动就陷入“双重壁垒”:一方面,被执行人名下仅有公司开发的89套集体土地房屋可供执行,但按规定,集体土地房屋仅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间流转,而95名受害人均非该集体成员,“以物抵债”陷入法律困境;另一方面,法院虽采取查封房产、冻结账户、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拘留法定代表人等措施,但被执行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案件一度停滞,受害人的期待屡屡落空,信访风险持续攀升。

司法智慧破僵局:“物债两分”定方案,流拍房产变“救命钱”

面对困局,钟祥法院没有退缩,而是跳出“常规执行”思维,从“保障债权”的核心需求出发,探索突破路径。

法院审委会深入研讨后,依据民法“物债两分”原则形成新思路:虽然集体土地房屋暂时无法办理产权登记,但可先通过“以物抵债”确认受害人的债权,待后续具备登记条件时再办理产权过户——这一方案既不违反法律规定,又能切实保障受害人的核心权益。

方案确定后,法院依法对其中35套查封房屋启动司法拍卖,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进行两次公开拍卖。尽管因集体土地性质等因素导致房屋流拍,但95名受害人一致同意以二拍流拍价接受房屋抵付退赔款。2024年,钟祥法院作出(2024)鄂0881执恢202号之一执行裁定书,明确35套房屋自裁定送达时起转移给受害人,受害人后续可凭裁定书办理产权登记。

至此,案件取得关键突破,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实业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中唆使他人在12套房屋内堆放杂物,阻碍受害人接收;同时,交付房屋未通水电,根本无法使用。这些“民生难题”超出了法院单一执行权限,必须借助多部门力量才能解决。

联动合力解民忧:多部门协同作战,两个月打通“最后一公里”

执行不是法院的“独角戏”,而是多方联动的“大合唱”!针对房屋腾空、水电开通的诉求,钟祥法院立即启动“深化执行联动机制”,依据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文件要求,牵头组织洋梓镇政府、钟祥市公安局派出所、司法局司法所、供电公司、供水公司、迎河村村委会等多家单位,召开多轮协调会。

会上,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乡镇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对接村集体与受害人,做好矛盾疏导;派出所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对唆使堆放杂物的行为进行警示,协助腾空房屋;司法所负责向被执行人释法明理,告知阻碍执行的法律后果;供电、供水公司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开户流程,快速完成线路铺设与开户手续;村委会则发挥“接地气”优势,协助清理房屋杂物,协调邻里关系。

经过两个月的紧密配合,12套房屋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完毕,35套房屋均实现水电畅通。当受害人拿到房屋钥匙、看到亮起的电灯和流出的自来水时,纷纷向执行干警和参与联动的部门表示感谢。

机制赋能显担当:以联动破难题,让司法为民落地生根

这起积案的成功化解,是钟祥法院“深化执行联动机制”的又一典型实践。不同于传统执行中“法院单打独斗”的模式,此次联动打破了司法权与行政权、基层治理的壁垒,将法院的“专业判断”与部门的“职能优势”、基层组织的“群众基础”深度融合——既用“物债两分”的司法智慧突破法律障碍,又靠“多方协同”的联动力量解决民生难题,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执行工作既要维护法律权威,更要回应群众期盼。钟祥法院将继续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围绕群众在执行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以更高效的联动、更温暖的服务,打通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