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外力”化干戈,人社联动解“薪”结
——胡集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涉信访劳务纠纷

2025-06-13 10:48
来源: 钟祥市人民法院
    浏览: 36

面对一起涉及信访的劳务合同纠纷,钟祥法院胡集法庭并未简单立案了之,而是主动作为,联合人社部门等多方力量,在立案阶段积极开展多元调解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企业分次付清了拖欠务工人员夏某的49000元劳务费,不仅高效化解了矛盾,更有效消除了信访风险,优化了营商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原告夏某自2023年2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受雇于被告钟祥某公司,担任货车司机。双方约定的固定工资为每月7000元,但被告未能按约定支付工资,累计拖欠夏某7个月的工资。夏某多次催讨无果后,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向胡集法庭提起诉讼。

胡集法庭办案人员在接到案件后,了解到夏某因此案还在进行信访,市信访局高度重视此案件进展。为了避免矛盾激化,办案人员迅速行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多方机构,在立案阶段就展开了调解工作。

办案人员首先联系到被告某公司的负责人,向其释明了拖欠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特别是对企业信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引导企业担当责任。该公司负责人在了解利害关系后,明确表示重视公司信誉,希望尽量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并承认了欠薪事实,表达了支付意愿。同时,办案人员也向夏某坦诚分析了其现有证据可能存在的不足及潜在的诉讼风险,让其理性看待诉讼途径。

经过办案人员多轮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在立案前达成调解协议:该公司同意先行支付夏某劳务费35000元,并承诺于2025年5月底前付清剩余14000元。夏某在权衡利弊后,也同意暂不立案,等待该公司履行剩余付款义务。这一阶段性成果有效缓解了夏某的燃眉之急和不满情绪。

1.jpg

然而,调解协议的落地执行才是关键。2025年5月底,胡集法庭发现被告公司仅支付了5000元,未完全履行承诺。办案人员立即再次介入,向被告公司施压,严肃指出其违约行为的法律风险和信用损害,要求其必须在一周内付清全部余款。在法庭和人社部门的持续督促下,6月10日,被告公司公司将最后一批款项支付给了夏某。至此,拖欠长达数月的49000元劳务费全部付清,夏某的合法权益得到圆满实现,其信访诉求也随之彻底化解。

此案的成功调解,是胡集法庭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主动联合人社部门等专业力量,法庭有效弥补了单纯司法调解在劳动纠纷专业性上的短板,形成了化解矛盾的合力。将调解工作前移至立案阶段,并全程跟踪督促履行,不仅极大缩短了纠纷解决周期,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关键的是,通过源头治理,成功化解了一起涉信访案件,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胡集法庭此次借力人社部门成功调解涉信访劳务纠纷的经验,为处理同类案件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即强化府院联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聚焦矛盾源头,注重实质化解,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切实打通了司法为民、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