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跑法院、不花一分钱,我的工伤赔偿就落定了,这心里别提多踏实!”拿着民事裁定书的宋先生满脸欣慰。这起工伤纠纷的高效化解,正是钟祥市“法院+综治中心+司法确认”模式的鲜活注脚,让劳动者维权既有暖心关怀,更有刚性保障。
一、基本案情
2025年9月,宋先生一家来到钟祥市综治中心,反映其因长期工作患上职业病,鉴定为工伤四级,双方因伤残待遇发生纠纷,故向钟祥市综治中心申请调解。
二、调解过程
专业调解介入,搭建解纷“快车道”
接到申请后,市综治中心立即指派工伤领域专业调解员胡某负责此案,并第一时间联系矿业公司负责人陈某。调解过程中,胡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一方面向矿业公司负责人陈某阐释相关法律法规及拒不支付伤残补偿金的法律后果,同时以企业社会责任与法治营商环境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坦诚沟通;另一方面耐心疏导宋先生情绪,结合工伤职工权益保障的政策导向,引导其合理调整诉求预期。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在调解员专业、耐心的协调下,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矿业公司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15万元,并于协议签订后10个工作日内履行完毕;同时按照每月5000元的标准向宋先生支付伤残津贴,并为其缴纳新农合和新农保费用。协议签署现场,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
司法确认赋能,赋予协议“硬支撑”
“如果公司到时候不履行怎么办?”面对宋先生的担忧,调解员及时介绍了司法确认程序。在入驻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指引下,宋先生、陈某双方共同提交了司法确认申请。综治中心速裁庭快立快审,经审查认为该调解协议自愿合法,于申请当日便出具了民事裁定书,对协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彻底消除了当事人的后顾之忧。
三、典型意义
本案是钟祥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通过“法院+综治中心+司法确认”模式,实现了多元解纷资源的有效整合:综治中心发挥前端调解优势,法院提供司法保障支持,形成了“先行调解+司法确认”的完整闭环。这种模式既发挥了调解的柔性化解功能,又借助司法强制力保障协议履行,真正实现了“零成本、高效率、强保障”的解纷效果。